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顾犇:读书、职业与人生

2025-04-23 20:37:00

作为图书馆员,从喜欢阅读开始,然后和书打了一辈子的交道,熟悉书籍的外表、内容、制作流程、阅读和推广、保存和服务等环节。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,我也改变了图书管理的一些方面。
我从小就喜欢读书,也喜欢学习各种外语。到了大学,虽然读理工科,更是博览群书,一发而不可收,越来越广,涉及人文社科各个领域。到了图书馆,当然主要是图书馆工作,没有时间大量读书,只好利用晚上时间,不是读书,就是写作,经常到深夜。
爱因斯坦一直是我最崇拜的科学家,不仅是因为他做出了伟大的成就,还因为他不是偏才,而是全才,并且关注各种社会问题。除了读他的相对论等著作,我也读过他的文集。他在《我的世界观》里谈道:“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…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……照亮我的道路,是善、美和真。”这些话一直鼓舞着我不断进取。
库恩的《科学革命的结构》一书不仅使我从全新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中的规律,还启发我从不同方面来看世界。他提出的“范式”的概念,对当今图书馆学也有很大的影响。
我还阅读过大量中国经典,为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,在业余时间也做海外中国问题研究。我写过有关《论语》在海外传播的文章,引起了学界重视。最近,我还参与编写海外中国研究书目和年鉴,在语言、专业、学术的结合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。
读书有助于我热爱的学术翻译工作。我翻译了历史、哲学、音乐学、图书馆学等领域的学术著作,不仅靠语言能力,也因为我博览群书,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。
读书多了,自然就喜欢写作。我出版了20多本图书,除了专业领域里的专著和学术译著以外,我还出版了4本与读书相关的随笔集——《书山蠹语》《书人乐缘》《书蠹精语》《书蠹卅载》,涉及工作体会、读书心得、业内故事等方面,也有本人30年从业的总结。
学习图书馆专业知识,业务工作也得心应手,于是就经常有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,少不了旅行。旅途中随身带一本书,飞机上读了睡,睡了读,一点都不觉得无聊,十几个乃至二十几个小时一下子就过去了。而旅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例如不同文化的差异,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等,都需要图书来解疑释惑。
我们时常看到人们用手机阅读。手机阅读与纸本阅读是有区别的,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,人民群众对阅读有需求;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鼓励深层次的阅读,帮助读者形成系统性知识,有利于科技创新。
读书的收获是无形的。古人云,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。行万里路的基础是读书,反过来,行万里路又促使自己读更多的书。读书拓宽视野,应该对人生理解得更为透彻,感觉比别人多活了几辈子。能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爱好,成为自己的职业,这也是我人生道路的自然选择。
(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)

作者:顾犇

文字编辑:谢颖

新媒体编辑:洪琳

审核:李木元

相关文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