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信心 看发展|旱塬用上“黑科技”——静宁县滴灌技术赋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

2025-04-22 17:37:00

春风拂陇原,万物“耕”新时。站在静宁县的山梁上远眺,黄土高原的褶皱间,一片片果园已泛出新绿。

这个曾经靠天吃饭的西北小城静宁县,如今通过一根根黑色滴灌管,将科技“活水”精准注入苹果产业,让老果园焕发新生机。

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果,从粗放管理到精准农业,静宁苹果的转型升级之路,正是甘肃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生动缩影。

阳春三月,记者走进静宁县探寻这片黄土地上,科技赋能如何让传统果业“老树开新花”,结出“智慧果”?

破解发展瓶颈科技赋能传统果园

走进静宁县李店镇薛胡村川区的百亩果园,薛胡村党支部副书记薛锦锋正查看果园灌溉情况。

这片看似普通的果园,地下却埋着“玄机”——一条条黑色的滴灌管道如同“毛细血管”般在果树间蜿蜒伸展。

这套“果园水肥一体化系统”正是李店镇今年重点推进的项目,通过高效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的融合,提升苹果品质、降低资源消耗,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。

“以前浇水施肥要全家上阵,现在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,这套系统不仅解决了当地劳动力短缺的难题,更让苹果品质得到显著提升。”薛锦锋说:“主要是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多,留守老人也能轻松管理果园啦。”

据介绍,薛胡村川区果园位于李店河流域,苹果种植历史悠久,但近年来面临树龄老化、土壤板结、管理粗放、劳动力短缺等问题,导致果品品质下降、效益不佳。

为此,李店镇今年启动500亩水肥一体化项目,配套滴灌设施,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,着力解决果园缺水、施肥难题,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,让传统果园焕发新生。

节水节肥省工技术落地见效

“水肥一体化技术突破了旱地果园缺水限制,激发了果农管理积极性,还能辐射带动周边果园提质增效,对产业增值、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。”李店镇党委副书记陈晓维介绍。

“滴灌水肥一体化”技术巧妙利用果园自然高差或农用三轮车车厢高度,通过简易滴灌系统,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精准输送至果树根部,实现节水、节肥、省工,也为西北旱作农业区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。

滴灌系统主要由贮肥罐(蓄水桶)、主管带及滴灌带(支管)三部分构成,操作简单,农户只需连接主管带与贮肥罐即可完成施肥。

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”仅仅是静宁县果园管理创新举措的一个生动写照。

科技引领产业静宁苹果提质增效

作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,近年来静宁县积极探索“科技+产业”发展新模式,通过“院地合作”“院企合作”机制,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甘肃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,制定静宁苹果生产标准,推广幼树早果丰产、树形改良、黑膜覆盖等技术。

目前,全县已建成2000亩现代化育苗基地,成功培育出“成纪1号”“静宁1号”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,并引进瑞雪、瑞阳等早、中、晚、熟品种,推动苹果产业向品种多样化、供应均衡化发展。

从传统种植向标准化生产转变,从单一品种向多元化发展转变,从季节性供应向周年化供应转变……

当前,静宁县以科技创新引领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,不仅提升了果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,助力果农增收,更扩大了“静宁苹果”品牌影响力,让优质苹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

相关文章推荐